close
自己的,我校,文化,色彩,在校
提問: 校園環境之我建 問題補充: 如何建設校園環境,重點從自然環境方面說 医师解答: 校園環境是一部無字的教科書,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是校園內良好精神氛圍和與之相互適應的物質環境的和諧統一,反映著學校的辦學風格,學校特色和校園精神。近年來,王兆新村小學始終把良好育人環境的建設作為學校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堅持不懈地對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進行整體規劃,使我校在校園環境基礎設施、綠化、美化等物質環境和校園文化、校風等精神環境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整體育人功能的全面提升。

一、校園物質環境建設——整體規劃,精心實施

校園建筑格局、文體設施、圖書資料、園林綠化以及物質媒體所能表現出來的文化形態稱為物質環境。物質環境建設作為學校潛性課程的顯性物質,主要表現在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整體的建筑、綠化等設計與規劃所進行的人為創造美的過程。建設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情于師、寓情于生的校園環境,能使師生觸景生情,隨時隨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依情導行,時時處處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這種教育的力量是潛在的、隱性的,也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作用的。

(一)校園布局——美化、綠化、凈化、趣化

從校園美化的角度,我們刻意追求色彩與構圖的和諧統一,力圖創造一種清新明快,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使師生一走進校園,心曠神怡之感便油然而生。

我校圍墻的主體顏色為淡綠色,上面繪有反映學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的油彩畫,使人情緒穩定又不失活潑跳躍之感,顯示出了一種勃勃生機。升旗臺的背景墻以淡粉色為主,作為學校的培養目標 “新世紀,譜新篇 新村校,育新人”十二個白色大字在暗紅色背景的襯托下格外醒目。升旗臺座落在綠化帶中央,每到夏季,綠樹、紅旗在鮮花、碧草的映襯下,顯得莊重而又生機盎然。升旗臺的右側是新近開辟的學生體育活動區,色彩明艷的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每到課間,這里便成了歡樂的海洋。值得一提的是,為便于學生休息,學校有意在操場四周設置了四組休閑椅,其鮮艷的色彩為校園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時而,林間的小鳥,師生飼養的鴿子也會飛落在操場嬉戲覓食,與學生為伴。置身于這樣的校園之中,學生在感受美和欣賞美的同時,培育了維護美和創造美的情懷,色彩、構圖與整體布局的合理安排成了師生學美、懂美、愛美、賞美的生動教材。

校園綠化,尤其是景點特色綠化是環境育人的重要內容。我校的綠化帶主要設置在沿墻一周。每到夏季,在高大挺拔的楊柳的掩映下,水蠟、丁香等樹種生機勃勃,再配以低矮的草坪及各色草本花卉,形成了不同層次的綠化景觀。在這里,每一片樹叢,每一塊草坪都標有小牌警句,都成為育人的資源,育人的天地。為擴大綠化面積、建立綠化特色景觀,全校師生親自動手,將主樓一側的一塊空地開辟出來,建成了第一個校內自主實踐園。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帶來了菜子、花種,動手播種。從春播到秋收,他們體驗了勞動的美,欣賞了自然的美,更獲得了秋收的喜悅。育美于美,這才是校園綠化的真正意義所在。

在校園環境建設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凈化是美化的基礎,沒有凈化就談不上美化,更談不上育人。在班級衛生評比中,學校開展了爭創“白鴿中隊”活動,一枚枚展翅欲飛的白鴿標志成了學生心目中潔凈、美好的象征。在班級日常衛生管理中,我們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每班輪流設立兩名“環保小衛士”,由他們負責清潔和監督本班的衛生責任區。小小的胸牌寓示著服務,寓示著自律,更寓示著責任。堅持經常的凈化校園活動,保證了校園無雜物、無死角,為師生創造了舒適清新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校園環境的規劃必須注意適應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童真和童趣,要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學校體育活動區的設立、自主實踐園的開辟、院墻的彩化、甚至一塊沙地的保留都是為了順應孩子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他們在無拘無束的游樂中身體得到鍛煉,心理得到滿足,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求知意識得到發展。

(二)室內設置——突出育人功能,體現人文色彩

教室、樓廊等室內環境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環境育人的主陣地。營建室內環境文明的、藝術的、道德的、人文的氛圍,會使學生在由感知到逐漸內化的過程中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激發,心理得到發展,言行得到規范。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不僅能促進置身其中的學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這種經常的、持久的熏陶和感染將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1.墻壁文化——約束人

為了使文化育人取得實效,我校在墻壁上設有校風、校訓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樓梯走廊隨處可見由學生收集和設計的警示語,教室門窗上懸掛著紀律衛生評比的海豚和白鴿標牌,造型古樸的“靜”、“凈”、“敬”提示牌更是時刻約束、引導著全校學生遵守校規校紀,養成良好的品行和素養。

2.走廊文化——激勵人

我校二樓走廊側墻壁上,一幅破浪而出的海豚木雕畫格外引人注目,這是王兆新村小學的校徽標志。在教學樓的走廊里,學校精心設立了“藝海拾貝”、“體育廣角”、“小巧手”、“生活與健康”等展示欄。在這里,孩子們常常在課余時間駐足觀看,他們或在圖片欄前指指點點,尋找著自己和同學在校園生活中的身影,或在作品欄前欣賞精美的藝術、手工作品,驚奇與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展示,校園文體生活掠影,科技、健康知識宣傳,所有這些都激勵著學生奮發向上,促進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3.樓廳文化——陶冶人

學校充分利用2—4樓樓廳的有效空間,設立了“溫馨角”、“才藝角”、“讀書角”,并對此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和安排。二樓的“溫馨角”意在創設一種溫馨和諧的人文氛圍和交流空間。窗臺上的盆花,造型上充滿童真的木雕畫,魚缸里的戲水游魚,枝葉繁茂的棕櫚樹,特別是一對沙發的設置無時不給人以“家”的感覺。置身于這樣的人文環境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家長的溝通變得平和而又坦誠,環境的溫馨轉化成了心理的溫馨,環境的育人功能清新而又自然地得以顯現。

三樓的“才藝角”是學生張揚個性、展示才華的天地。兩塊學生個人才藝展示板定期展出學生的書畫、攝影、手抄報、手工作品。為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長,我們還特意以個人名義舉辦了學生個人書畫展,讓學有特長的學生一展自己的藝術才華。在“才藝角”的主體面上,精心設置了一幅反映學生校園文體生活的大型木雕畫,豐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畫面有力地烘托了“才藝角”的藝術氛圍。由“才藝角”輻射到各樓層的學生繪畫作品展示,使整個校園充滿了濃濃的藝術氣息,更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讀書是學生在校園中最常見、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將使其受益終身。由于場地的限制,學校無法開辟學生專用的讀書閱覽室,于是,利用四層的樓廳設立了“讀書角”,既可以滿足師生們讀書的需求,又營造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可謂一舉兩得。“讀書角”中“點點滴滴知識成海,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是全校師生共同的格言。

4.行為文化——規范人

圍繞“靜、凈、敬”學校開展了學生在校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少先隊大隊部組建了禮儀隊,孩子們佩帶禮儀小使者胸牌,每日著裝值周,以身示范,產生了良好的文化育人效應。學校還以中隊為單位,每班選派兩名環保小使者、兩名守紀小使者,由他們負責本班的日常紀律和衛生管理,使行為美無處不在。

學校“讀書角”中陳列的圖書,“溫馨角”中設置的魚缸,走廊廳室窗臺上擺放的盆花,樓道中粘貼的學生書畫作品,提示語也都采用開放式的“無人管理”,到目前為止無一丟失和人為損壞。意識決定行動,我校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表現已經成為新村小學行為文化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校園物質環境的建設,是學校的基礎性建設,它所營建的氛圍體現著學校的辦學目標、方向和理念,是學生得以生存和健康發展的物質空間。上述人文環境的創建,給校園環境建設增添了生機與活力,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個性,更使環境育人于無聲處顯功效。

二、小手拉大手,校園環境建設的過程成為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

馬克思指出:人創造環境,環境同樣也創造人。校園環境建設只有植根于師生共同的勞動創造之中,其育人功能才會得以真正意義上的顯現。“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環境建設的主人。”是我校環境育人工作永遠不變的主題。

(一)參與­­­­---用雙手共建美好校園

“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參與熱情,使校園環境建設成為師生共同的目標和自覺的行動。”這是我校實現環境育人的一項基本原則。為此,我校從校園環境建設之初就始終注重把參與權、建議權、規劃權、建設權還給教師和學生,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用心去試驗,這樣既增強了他們參與學校建設與管理的主人翁意識,又使他們在參與決策與建設的過程中提高了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學校通過“小手拉大手,共建美麗校園”活動,在師生中廣泛征集規劃校園的創意和方案,并力圖通過師生的共同參與實現自己的設想。美術組提出了彩化校園的方案,我們就把規劃權、創作權全部下放給了美術組,他們發動教師和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完成了院墻彩化工程;有學生提出了綠化校園的設想,我們就帶領部分師生自己動手買樹種、栽樹苗,剪枝澆水,讓綠色充滿校園。全校“自主實踐園”的設立就是從校長到學生共同勞作的結晶。

為激發學生關心學校、關注校園生活的情感,學校通過校本課程——自主實踐課,圍繞“美化校園,有我一個”這一課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校園建設和管理中來。學生們通過社會調查、自編小報、書畫作品、班隊會等多種形式,對校園環境的總體規劃、日常管理乃至于改進方案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真正地以小主人的身份去審視自己的校園,去設計校園的美好未來。教學樓內一句句醒目的提示語,一幅幅充滿童真的書畫作品,操場上設置的休閑椅,都是這一活動中孩子們的創意與杰作。

引導師生參與校園環境的建設,辛勤的勞動、艱苦的創作、愉悅的體驗凈化了他們的心靈,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正像一名學生在調查報告中寫到的那樣“人人愛我校園,天天與美相伴”。到目前為止,凈化校園、美化校園已經成為廣大師生的一種自覺行動,教師們自費美化辦公室,孩子們主動清潔室內外廢紙雜物,學校圖書角內擺放的圖書無一丟失,學校花草樹木、公共設施無人為損壞就是最好的例證。

(二)創造——讓智慧之花綻放校園

在實施環境育人的工作中我們逐漸認識到,校園環境建設不僅僅是一種體力的勞作,更是一種心智的創造,而正是這一過程才使環境育人的內涵顯得更加豐厚與充實。

開辟2——4層樓廳、創設人文景觀的設想是大膽而富有創意的,設立體育活動專區、規劃自主實踐園是富有遠見而又充滿激情的,尤其是校園內隨處可見的一句句溫馨的提示語更是學生們智慧與創造力的生動體現。在主樓道的規劃中,涉及到的諸如主題的確定,視覺效果,板面設計甚至材質的選擇等問題都是頗費腦筋的。圍繞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三個訓練點而設置的“靜、凈、敬”三個字,如何使其既醒目又與樓內的格調協調統一,既起到提示、規范作用而又不顯得刻板、生硬?全體教師集思廣義,提出了各種設計方案。最終,在許許多多的設想中,采用了類似木刻手法、造形自然、色彩古樸的“靜、凈、敬”三個字在白墻的襯托下映入人們的視野,師生無不為其精妙的構思拍手叫絕。在此基礎上,教師們又嘗試在木雕畫上涂彩的方法,使校標、校園文體生活小寫和一句句提示語色彩逼真、形象生動地躍然于墻面,有力地烘托了校園環境的育人氛圍。在個性化班級的創建中,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在趣味天地、學習天地、生活天地、快樂天地、創新天地、一展自己的創作天賦,他們或以生動的圖片布置板面,或以自己的攝影、書畫、手工作品展示本班級特有的文化色彩,其想象力、創造力之豐富令人心慰,叫人動容。

(三)奉獻——使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

奉獻是一首無字的歌。在新村小學育人環境建設中,這首歌無時無刻不回蕩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近年來,以支部為核心的班子成員以校為家,幾乎沒休息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終日為育人環境的建設奔波、忙碌。青年教師張寶隆承擔了大部分的規劃設計和制作任務,班主任教師積極策劃,周密組織,為校園環境建設與管理付出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勞動。各學科組的教師自籌資金,自己設計,積極投身到美化辦公環境的熱潮中。孩子們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主動把家里的盆花、書畫獻給學校,美化自己的校園……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說明:新村的育人環境是美的,而比校園更加美好的是師生的愛我校園、甘于奉獻的美好心靈。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王兆新村小學全體師生共同營造的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正呈現出勃勃的育人生機。這種和諧、優美怡人的校園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師愛生如子、樂于奉獻,陶冶著學生文明向上、自立自強,并將引領新村小學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人文化的校園建設走向深入。

【作者簡介】

姜永利 ,大專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王兆新村小學校長。曾參加哈爾濱市赴北師大骨干校長高級研修班學習。多次在《黑龍江教育》等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曾獲省級支持少先隊工作先進個人,市級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ant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